March 28, 2024

溫果彩居士結法緣 – 對〈信心銘〉中 「莫憎愛」三字的感想

溫果彩居士 2016 年 9 月 18 日結法緣於金佛聖寺

* 對〈信心銘〉中 「莫憎愛」三字的感想 – MP3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大家好。 兩星期前拜《梁皇懺》期間,聽到恒興法師開講〈信心銘〉,雖然現 在他已返回香港,在此還是想謝謝恒興法師的開示。
〈信心銘〉開始的四句【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現在,我對【莫憎愛】這三字有一些兒很浮淺的想法。

【至道】是至高無上的道,修道至終可恢復我們的常住真心。【憎愛】 是二門分別法,此分別法是從妄心或八識心產生出來的。「莫」指放 下,只要人的心願意加進一個「莫」字在二門法之前,就表示心開始 從反方向走,開始想發心修行。這「莫」字解釋為放下,能帶領人走 上修行的次第途上。

每個人都有缺點,也有優點。只看是這人是缺點少優點多,缺點多優 點少而已。在缺點與優點之間,從一個極好、極好、極好的角度來看, 即每個人都有優點。

印光大師曾有開示,其中兩句曰:「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初 學佛時,看到這兩句話認為不合邏輯,也不理解,看了後也不了了之。 經過十多年學佛後,也不明白。

2004 年開始來金佛寺聽經聞法,聽到《楞嚴經》,佛陀告訴我們,眾 生皆具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的常住真心和妄想分別心,它們常在一起 的。從那時候開始,我對「心」覺得想要認知多一些。聽經聞法後,對於印光大師的兩句開示──「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仍覺得 很困難,學不來,做不到,也不知道從何下手。

後來我想出一個辦法,自己在這兩句開示上改了一些,我改成為「多 記好樣子,少記壞樣子」,好讓自己可以學習這兩句開示。「記」即 「記憶力」。因為我認為自己可以肯定的告訴自己,須不須要常常記 著好的事情或壞的事情嘛。我覺得自己有一點兒這份能耐去管自己去 「記」或「不記」。

在自己「改往」的期間,必須使用其它的因素,如觀察。除了觀察外, 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忍」。「改往」時,「忍」是必然的。 待自己能「忍」時,是否代表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呢? 在觀察期 間,我醒覺到某些事情、事物的出現,不一定含藏「對」或「錯」於 中,事情或事物的出現含藏了較多的背景、文化、想法、思惟等因素 滲雜其中。所以,我決定先從自己的身、口的衝動去行「忍」。

我當時想,只是「忍」總不是徹底的方法。如果「忍」得不正確,它 可能以後會產生偏見、偏激、激忿,大鬧脾氣,更甚者可能會放棄學 佛等。自己就在「忍」後作「分析」,分析時用世間法(道理)、佛 法、合理法或其他可行的方法,全部都盡用,先讓自己身、口的衝動 緩下來。

經過了幾年(大概 6 至 7 年)忍著自己身、口的衝動,覺得「身口的 忍」已不難,穩定下來了。漸漸就察覺到「思惟」裏也有衝動的存在, 我繼續使用對治身口的方法,去對治思惟的衝動,也是用「忍」和 「分析」,讓「思惟的衝動」也放慢下來。

以上身、口、意的「忍」和「分析」,以世間法來解釋,「忍」即冷 靜,「分析」即理智。經過了 10 年以上的忍和分析,看人事物的觀點 與角度也一點一滴的漸漸有所改變,沒那麼衝動了。

最近聽到〈信心銘〉,也讓我想起了世間有兩句諺語,與印光大師所 說的「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有著緊密的關係。我日常也常使 用以下兩句世間法話語來教導我的孩子們。這兩句諺語大家一定曾經 聽過的,就是「學好三年,學壞三天」。聽到〈信心銘〉後,我認為 這兩句話也可用在佛法裏。

為何我認為「學好三年,學壞三天」也可用在佛法裏呢? 我們細心想 一想,當我們看到一些不好的人事物,當我們心中想到一些不好的事 情,當我們要記著不好的人事物,想學壞的事物,在一般人的心中, 是學得非常容易,非常想放在心中,不願意放下的。但當人遇到好的 人事物,想好的人事物,記著好的人事物,學好的事情,我們學很久 都學不來,縱然學好了也要費很長時間和很大的堅持,以後也很難牢 固的放在心上,很難緊緊的記著。

以三天與三年的對比,依文字的數字倍數來看,是三百倍。我依佛學 的角度來想,它應該是不止三百倍,我會認為是八萬四千倍。八萬四 千喻為無量無邊。為什麼「記好」與「記壞」的難、易是八萬四千倍, 因為「記好」與「記壞」的想法,已經進入了我們的八識田,從劫至 劫,已成為我們的習氣。

我以上所說好像仍然在二門法上吧!譬如忍耐、衝動,好樣子、壞樣 子,仍沒有離開憎、愛,更沒有說到「莫」的字頭上。沒錯,因為從 染著的憎愛至離開憎愛,是必須有次第、鍛鍊、實踐的。譬如現在我 想從這裏走到廚房,我必須從這裏開始,一步一步向著廚房的方向走, 從開始至抵達,是須要時間、次第、階段。

我再舉從孩童時學寫中文字的一個譬喻。大家細想一下,當我們小時 候學中文字時,是從一橫、一豎、一撇、一提、一捺、一點等連成一 個字。學好單字就學詞語,學好詞語就學句子,學完句子就學小段文, 學好小段文就學大文章等,一直不停的學下去。在那時候的學習中, 大家回頭想一想,小時候學習中文困難嗎?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懂的 時候一定會感覺難的。現在大家都懂中文字、數目字等,你們現在看時鐘,就能說出正確的時間,你心中會不會同時生出「難或易」的想 法?你不會的,你會直接的說出正確的時間,或讀出中文單字或文章 等。在看見人事物的當下,人不會去想是難或易等其他事情,因這個 人的思惟已進入了應用或運用的模式中。但若人看見一段文章裏有一 或多個單字不懂,又或對某段文句不了解,想學習的當下,會不會立 刻生出難學與易學的想法? 也不會。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須不須 要花長時間學習?找到資料後也不明白等困境出現時,難與易的對比 想法才會生起來。

這就是我自己從日常生活的動中慢慢養成,當自己面對內心或外境的 人、事、物、對錯、關係、對待、相處,甚至於在獨處時,令自己時 刻都保持冷靜,安詳的心態。
莫憎愛的「莫」字指放下,放下必須要時間和鍛鍊,放下是有層次, 層次亦即佛法所指的 「次第」。

今天我只有這一些兒的想法與大家結法緣。如有錯謬,請各位指教。 阿彌陀佛 !

Share